AI 創作的力量,從 2022 年開啟

AI 創作的力量,從 2022 年開啟
AI 創作是一種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對藝術創作進行探索的新技術。AI 創作不僅僅是一種創作,它對於創作本身具有極大的潛力。AI 創作可以幫助藝術家們在創作中探索新的可能性,發揮出藝術本身的特點。它可以帶來新的思考方式,也可以提升藝術創作的能力。AI 創作也可以推動文化和藝術創作的發展,幫助藝術家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研究藝術創作的可能性。AI 創作技術的發展,將會為藝術創作帶來更多的創造力,也將會提升藝術家們的創作能力。因此,學習 AI 創作對於藝術家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以上這段話,是使用近期 OpenAI Lab,開放大家測試使用 ChatGPT,我請他寫一段介紹 AI 創作的文字。

這是用 AI 製圖軟體透過文字指令,製造出來的「不存在的人」,但從視覺上已經幾乎無法區分這是「真的照片」,還是「製作出來的照片」。

曾經遙遠的未來,就是現在

我們開始知道 AI 創造力的力量,大約是 2022 年 8 月,透過「Stable Diffusion」這個開源、好上手的 AI 製圖工具,感受到我們正站在科技即將產生更驚人轉變的起點。

只需要在對話框輸入你所希望產生的圖片描述,大約 10 秒,Stable Diffusion 這個工具就能生成多張類型的圖片,是不是覺得自己已經變成 AI 大師了?

透過上方這張圖,我們可以簡單將創作分成文字、程式語言、影像、影片動畫,橘色區塊是過去 AI 可以做到的事情,黃色區塊是目前正在進行的發展,綠色則是對於 AI 工具的未來期待。

2022 年這個時間點,如同一開始所說,我們在 8 月開始有了更開放,更簡單上手的 AI 製圖工具,僅僅只是過了 3 個月,這些工具不只變多,品質也變得更好,版本一再更新。那些綠色的未來區塊,正用倍速的速度,成為我們的現在。

AI 製圖在日常生活可以做什麼?

最開始,我們把 AI 製圖當作小畫家,試著創造作為人類的我,畫不出來的畫面,漸漸的我們發現,它能做到的,比想像的還要多更多。

設計與發想

無論是什麼行業,我們都需要大量的設計與發想,在與合作夥伴討論時,透過 AI 製圖,我們可以將溝通時間大幅縮短,並更容易的把腦中的想像用圖像的方式表現出來。

1 句話,10 秒鐘,100 種風格。

在 AI 製圖工具上,我們等同把世界上的多樣風格囊括袋中,再從這些風格中,找出最符合我們需求的圖樣。

--

如果我們想要感受不同的演員作為該角色演出,我們可以請 AI 幫我們把臉套上,不需要打開 Photoshop 等修圖軟體,找到該演員同等角度的照片,修圖修半天。

還可以混合概念,做出腦洞大開的創作與發想。

--

想出周邊商品嗎?沒問題,關鍵字輸入後,直接生成超完美產品圖。

創作與盈利

Jason Allen via Discord

藝術家 Jason Allen 使用 MidJourney AI 製圖工具,創作出藝術作品名為「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且在科羅拉多州博覽會(Colorado State Fair)美術比賽中獲得首獎。

--

使用 AI 創作的作品,有許多人選擇放上 NFT 平台,或是實體印出,成為藝術品進行販售。

--

一位藝術家 Kris Kashtanova,利用 MidJourney AI 製圖工具,製作出了一系列的漫畫,然而眼尖的人會發現,小女孩的長相神似美國知名演員 Zendaya,這也讓漫畫在註冊智慧財產權時,遇到了一些障礙。

正在發生的事

  • 在圖片之外,以文字生成動態圖片(gif)、短影片,也是目前技術正在前進的方向。
  • Google 於 2022/10 發表兩款文字轉影片工具 Imagen Video 與 Phenaki,Phenaki 可以由文字腳本,生成短影片。

更多的合作案

  • ShutterStock 圖片庫,與 OpenAI 和 LG 攜手合作,將 AI 產生的內容帶到大眾面前。
  • 微軟 365 推出新工具「Microsoft Designer」:藉由 Microsoft AI 與 DALL・E 2 模型(Model),製成圖文內容。

版權問題與身為人類擔憂

AI 技術發展的如此快速的現在,人類社會的規範、法律都還尚未有共識,我們可以從不同的面向討論這些觀點,試著在創意發展與版權維護之中,找到平衡的辦法。

原生創作者認為 AI 所採用的作品,都是從原有的作品而來,對於版權擁有者而言,更難以舉證該作品概念屬於自己,也難以防止自己的作品成為 AI 訓練的素材;新興的 AI 創作者認為,在產製新作品的過程中,也需要花費大量的心力,調整文字指令,訓練模型,細修圖片細節.......,這些行為就是創作,有何不可?

我們列出幾個面向,期待用理性的討論建構出未來的共識與規則。

  • 風格是否受到著作權保護​
  • 轉化的利用(transformative use)​
  • 有沒有取得對方授權​
  • 仍在世的藝術家​
  • 畫家模仿 vs. 機器模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美國有幾個正在進行的版權判決,因為牽涉到未來 AI 創作的限制,多方利益關係者都十分關注判決結果。

  • 安迪沃荷基金會與攝影師林恩.戈德史密斯的版權官司
創作的轉化性使用 Transformative Use
關於 AI 創作的道德與法律,目前仍在各方討論階段。 在未來,當 AI 創作的圖文、影音風氣更甚,開始有了與盈利相關的產業鏈時,我們應該如何規範,與遵守這些創作規則。 目前美國有一個備受注目的著作權案例正在等待最高法院的判決,而這個「轉化性使用 Transformative Use」的辯論,也可能影響未來在 AI 創作的法律規範與走向。以下為小編對於案例的直白理解,如果有理解錯誤歡迎留言糾正。 攝影師林恩.戈德史密斯(Lynn Goldsmith)在 1981 年,拍攝了一組歌手「Prince」照片作品。在 1984 年,Vanity Fair 雜誌使用其中一張黑白照片作為基底,委託安迪…
  • 關於 AI 與智財權的更多討論:程式碼生成、漫畫生成
‘Wild West’ of Generative AI Poses Novel Copyright Questions (1)
The rapid ri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has left the burgeoning industry reckoning with how the powerful new technology interacts with copyright laws that govern everything from source code to art prints.

身為人類的我們,該如何看待 AI 發展?

當我看見產出的內容幾可亂真,甚至已成為某種真實時,我也感到非常心驚,尤其身處於假訊息漫天飛揚的世代,要能夠辨別一則訊息、圖像、影片的真偽,需要高度的敏銳與意識,才不至於成為被「帶風向」的群眾。

但也不能因此忽視 AI 創造所帶來的成果與影響,我認為我們更應該了解技術的使用方法與限制,並透過各界的衝突與溝通,再次建構出一個新世界。在各種科技想像的影集、遊戲中,我們可以看見世界的混亂與先進,從現在起,這些將是我們需要直面的未來,而不再是虛構的故事,當我們成為故事主角時,我們的所作所為將會影響後續發展,因此治理機制的必要性變更加重要。

作為個人,我們需要了解 AI 創作的方法,才能夠不被發展的潮流甩下;作為社會群體,不讓技術被濫用、成為極權、壟斷的工具,將會是重要的課題。